圖:黃孝逵(左)與陳鏡田在“歸去‧來”水墨畫展現場 本報攝
約一千六百年前,東晉陶淵明由一首抒情小賦《歸去來兮辭》吟唱隱士的田園之趣。時下香港當代水墨藝術家黃孝逵、陳鏡田以“歸去‧來”在榮寶齋(香港)藝廊,以一首少了憂鬱、多些沉穩的水墨詩歌,同誦這介於傳統文化根基與現代藝術性之間的水墨山水印象。
離不開繪畫“六法”
榮寶齋在清代康熙年間創立,在三百年的發展歷史中,主要展賣近現代中國藝術名家作品,較少涉及當代藝術。榮寶齋首次在香港舉辦當代水墨藝術家雙人聯展,將目光鎖定在黃孝逵與陳鏡田身上,便是一眼看中兩者身上皆流淌?的文人氣息,及其畫作對傳統與當代兼修並蓄的特質。
年近古稀的黃孝逵談起是次展覽,不禁回憶起他在北京讀中學時的情景,當時他每月都要來榮寶齋看畫,透過欣賞名作來訓練眼光。青年畫家陳鏡田則稱,自二○一二年與黃孝逵在畫展相識,共同參加了不少羣展,兩人的聯展還是“頭一次”:“黃老師的畫更偏向營造水墨感,我的作品色彩感比較重。”
展覽名稱“歸去‧來”中的一點將其拆分成兩個動詞,若將“歸去”與“來”這兩個詞放在當代藝術這個大環境中,就形成了畫家向“當代水墨”、“新水墨”、“實驗水墨”、“抽象水墨”這些近年熱門水墨命題的一種迴應——兩位畫家都認為:無論水墨精神如何迴歸,都不能背離傳統。
黃孝逵的繪畫普遍來自寫生,從未離開傳統繪畫的“六法”。他認為,當代水墨首先是水墨藝術,然後才是當代藝術的一部分,而水墨又是傳統文人文化的一個標誌,它和西方裝置、行為、攝影、雕塑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倘若畫家只留意革新表現方式,水墨的內涵就難以得到彰顯。陳鏡田解釋説,在傳統與當代兩者的“擺渡”(指交融與衝撞)之間,水墨對中國人更有親切感,對他的繪畫而言則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居所。
視角別緻 色彩雅韻
二人畫作混合布展在香港榮寶齋藝廊的三個展廳內,黃孝逵作品以構圖見長,陳鏡田作品則以色彩注目。
一步入主展廳,觀者先會看到黃孝逵的《泰寧寫生之九龍潭之一》與《泰寧寫生九龍潭之二》,這兩組畫作皆為三聯,描繪的正是畫家去歲在福建泰寧寫生時的所見所感。“泰寧的石頭很有水墨感覺,我搭窄窄的竹筏由山澗過去,馬上被眼見大面積墨色的山石所震撼了。”黃孝逵説。
和黃孝逵相比,陳鏡田畫中的山水往往建構在他內心世界,畫面中常有天地初開般的煙霧感,“玻璃碎片狀”的山石畫法是他近五年創作中慣用的藝術語言。他在畫展中帶來橫幅近作《平浦濯錦》,特別的是,他首次嘗試將大面積的水用“玻璃碎片”表現出來,在灰、藍、紫等顏色的襯托下,畫面呈現出波光粼粼、光影交錯的效果。
當被記者問到如何評價對方畫作時,黃孝逵首先讚賞陳鏡田畫面的朦朧感及顏色的雅韻,陳鏡田卻説自己更喜愛黃孝逵筆下大面積的色塊、別緻的山水視角。可見,這一老一少在山水探尋之路上,果真是一起“歸去”一起“來”的。
“歸去‧來”水墨畫展由明日起在中環長江集團中心三樓榮寶齋展出至本月十一日,查詢展覽詳情可致電:二一八七三○八九。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